他在成都发起成立成都生物化学会,从而诞生了我国第一个生物化学专业的学术组织◆★■★。他还是1941年在华西坝上成立的东西文化学社的成员■◆★★。1945年■◆■★,他在中央大学医学院创办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培养生物化学研究生的正式机构--生化研究所,徐达道★◆■★■■、杨光圻、彭恕生、丁光生成为第一届研究生。
金开泰◆★■,男,1938年出生,四川冕宁县人,1960年西南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1963年调入四川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工作◆★◆★,1997年任医学教育研究员◆★■◆◆★。1999年退休。业余以诗书画为趣。
1937年■■★◆◆★,郑集随中大医学院迁成都,为了教学需要★■◆,首先自编了一本英文版《生化实习指导》,该书在抗战八年中先后再版三次,用做后方各校生化实验教本★■。
他享年110岁★★,于2010年7月29日辞世◆★,被称为最长寿的教授。对人的健康长寿有许多研究,获得深刻的见解,而且力行身体,成为长寿的典范。最精辟的十诀五愿★◆★■◆★。
十诀是◆★:1.思想开朗、乐观积极、情绪稳定。2.生活有规律。3.坚持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4.注意休息和睡眠■■★■◆■。5.注意饮食卫生,切戒暴饮暴食。6◆★■◆■.严戒烟◆■★、少喝酒。7.节制和不良嗜好。8.不忽视小病。9■★★◆★.注意环境卫生,多同阳光和新鲜空气接触。10.注意劳动保护◆★◆■、防止意外伤害。对国人的健康有着十分广泛的影响★◆■。
参见:彭恕生:我的导师──郑集教授;郑集逝世后的相关报导(2020年载于《灵秀华西坝》稿中,2024年9月修改)
抗战胜利返迁后任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生物系教授兼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编纂了系列营养学专著《现代中国营养学史料》★◆◆◆★★、《中国科学史料丛书》★◆★■、《食物中毒》等。其中,《现代中国营养学史料》记录了我国食物营养研究从萌芽开始,经历成长与发展阶段◆★■★★,直至学科建立的全过程■◆,是十分珍贵的资料★★■◆。在他80-90岁的10年中,他独自编著、出版了7种专著,包括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的《普通生物化学》、获全国优秀科普书籍二等奖的《衰老与抗衰老》等;发表科学论著、述评及科普文章56篇,其中《健康长寿之路》获全国优秀短篇科普论文一等奖■◆■◆◆;合作研究论文16篇,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9名,培训进修教师10余名,参加学术会议41次。
八年抗战期间,在敌机的轰鸣中,物资极端匮乏的时期,他始终关心“我国战时国民的营养问题”,也是他在上述讲演中曾说到的,研究出“中国国民最低营养需要”。延续着在美国的研究◆■◆■,郑集仍以研究大豆蛋白质为解决民众营养问题为切入点,提出了蛋白质互补的科学依据■★■◆。而谷物碾磨过细造成营养素丢失、常用食物的营养素分析、储藏和烹调对营养素的影响等课题的研究,其主要用意还是为改善国民营养状况的现实问题。他还非常关注居民的膳食营养问题,1939年他几次在成都生理学会上报告了《彭县铜矿工人的营养状况》、《松潘中等汉回人的膳食调查》、《国产食物■■★★◆、茶类及食盐内的氟含量》,还介绍过一种测定人类甲种维生素缺乏之简单仪器★★■■★。
1999年开始热衷搜集华西大学的历史资料◆★■★■■,参与编辑《华西医科大学简介》及光碟《华西九十年》。2010年出版了《百年耀千秋——华西协合大学建校百年历史人物荟萃》,汇集了已故中外230多名的人物小记★★■■★;2014年辑编了《蛇杖华西坝——华西医学百年掠影》,首倡“华西坝文化”■■■,以1100多张照片阐述一个大学的历史,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2020年编辑了《灵秀华西坝——抗战时期华西坝人物荟萃(稿)》汇集了抗战时期曾在华西坝执教、工作、学习的中外426人小记◆■★■◆◆。印行数百册征求意见。
1938年1月7日他在成都广播电台作了十分精彩的“战时科学家的责任”讲演。明确告诫国人,战争的胜负是我们全国朝野每个人去担负。国家灭亡了◆■★,没有一个人可以苟免■★。从精神和力量阐述个人应尽的责任■◆★■。在精神上要把抗战的事当个人的私事用心处理与观察◆■◆◆,特别强调:1、促成全国朝野统一抗战到底的意志■◆■★;2、赤诚拥护主张抗战到底及领导抗战的领袖■■★◆;3、促成政府以最大决心,和敏捷方式联合以平等待我及利害相同的国家共同行动。
如粮食的增产、节制与囤储就需要农艺、营养◆◆■、虫害◆■◆★■、经济各行学家共同努力。比如改吃糙米、糙到何种程度不伤胃;节食到何种程度不伤健康,都要由营养学家研究出一个标准才行。讲演中也严厉指出了政府在组织筹划中没有很好利用专家去做实际的事情,不要挂牌不做事,不要只开会说话,而要行动起来,抗战的前途★■,才有希望。(全文载于1938年《科学世界》7卷1期)
郑集,四川南溪刘家镇人■■◆◆★◆,1900年5月6日出生。1928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生物系,留任中央大学农学院助教。1930年赴美国留学★★■,入俄亥俄州立大学专攻生物化学,其间,他先后在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学习,在学习科学现代的营养学的同时也有机会师从于一批世界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和营养学权威。蛋白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它主要是供给人体能量■■■★★★,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1934年他以中国的大豆为对象,作《生物胶体--大豆蛋白质》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同时◆★,被选为美国科学家荣誉学会(SigmaXiSociety)会员★◆。回国后任历任中国科学社研究所研究员,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生化科教授兼主任。
至于能力上应负的责任,则视个人能力而定。无非出钱、出力■◆、钱力并出三种◆■★◆。出力上如参加战斗、救护、交通、生产及组织民众、剷除汉奸等,个人事业上的努力亦是帮助抗战。他特别阐述科学家的责任◆■◆■,要求科学家努力去解决抗战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结合战争需要详细列举了兵工、粮食及军粮、医药■◆◆、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交通运销等■◆■★,希望各专业专家,各就所长,贡献国家■■★■。既要在改进技术■★■■◆,增加生产中发挥作用,也要在新的问题中找出新办法。
华西坝在抗战联合办学时期,生物化学汇集了★■“三杰★◆■”,即中大医学院的郑集,华大医学院的蓝天鹤(见华西朋友的天空刊载的《蓝天鹤教授在华西坝上的趺宕人生》),齐大医学院的李缵文,他们在那艰难的岁月,各自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91年,郑老把自己的一生概括为“五愿”是:自勉和也是启迪后辈。一愿作牛:我愿作一头耕田的牛,一生奔走在犁儿的前头★■■★◆;只要农人有所收获,我纵累死也无怨尤。 二愿作梯:我愿作一个攀高的梯★★◆,人们需要时★◆■■★,我不计报酬,多少人踏在我的肩上登上高峰,我只是为他们的成就,乐在心头。三愿作桥:我愿作江河上的桥,使人们达到彼岸不需划桡★◆★。虽然也有过河拆桥的负心汉,我也能给他们恕饶。 四愿作蚕★■■★:我愿作一条吐丝的蚕,不到死时吐丝不完◆■■◆。为了人们的穿着漂亮,再难我亦不以为难。五愿作烛■★:我愿作一支蜡烛◆■■★★■,宁愿毁了自己★★,为的是给他人光明■■★★,只要是对人类有益,粉身碎骨从不自怜。
装饰材料:400-887-8773 健康家居:400-826-2831
市场监管部:0572-8406855
监事会:0572-8406378
COPYRIGHT© 2020 德华尊龙平台·官网,尊龙凯时中国官网,尊龙凯时官方入口装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52102000172号 浙ICP备10021016号-1 全案策划:LEBANG